福音是有關上帝
藉耶穌改變一切的故事

《約翰福音》十四章6節:「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,沒有認識耶穌以前,關係是破碎與迷失的:人際、自我、和神的關係;我們想要靠自己改變卻無能為力。

耶穌的一生和祂十架犧牲的生命,代表上帝先一步走向我們並接納了我們、將我們從所有扭曲/敗壞(罪)的關係中拯救/釋放出來。這並非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努力,甚至不取決於我們信仰多有誠意和敬虔,真正的好消息是,這是上帝已經完成並持續推動的改變:耶穌的完美人生,在信徒的生命當中上演、重現,我們開始詮釋何謂真正發自內心愛他人、實現寬恕與和解的道路。

藉由福音,我們得以經歷不再隔絕、不再癱瘓、不再絕望的高質清晰人生。

我可以怎麼作?

僅僅初步認識是不足夠的,歡迎你來到教會與人一同參與討論分享,中壢靈糧堂滿心期待,並準備好與你開始這段生命改變的旅程。

常見問題

耶穌有沒有從死裡復活?

復活是一連串已知事實當中最好的解釋。聖經中對於耶穌死亡有清楚的記載,羅馬士兵刺穿他的肋旁包括肺臟、心包膜(Pericardium,包圍心臟的雙層膜囊),隨後發現的血清和血塊分離現象,只有人在死後才會發生(《約翰福音》十九章34節)。

此外,從所有歷史上第一世紀非基督教史料我們發現,沒有人經歷全套羅馬時代的十架釘刑還活下來的,再者當時一組羅馬兵丁是四到六人,門徒要躲過他們偷屍體更是不可能。

最後,復活後門徒以生命悍衛的見證(500多人目擊名單)可以證明,陰謀論不會驅使人長期為謊言而死。

可不可以同時有耶穌和其他信仰?

所有人都帶著起初的價值信念認識耶穌。不論相信的是宗教占卜、物質金錢、一段關係或是自身的道德修養,我們都可能擁抱並試圖用它來解釋生命中所有的事物。好比一個人在黑夜中摸索找尋燈火,卻在一次次拾起手邊可及的光源時,苦惱於它的亮度不足(無力面對痛苦、沮喪挫折、愛和關係等各樣生命問題)。

但,相信耶穌是怎樣一回事呢?文學大師林語堂:「把蠟燭吹熄,太陽就升起來了。」這句話是他幼年作為牧師之子,到老年重新跟隨耶穌所發出的感想。跟隨耶穌(終極的真光),值得你放下原有的價值想法!

基督徒對祭祖的看法是什麼?

基督徒採取敬祖而非祭祖的禮儀態度。從盡孝的層次來看,聖經看重父母在世時要即時行孝(《出埃及記》二十章12節),亦肯定敬重祖先、慎終追遠的價值。新舊約的族譜記載,顯示出對先人的追念;此外《創世記》五十章出現為逝者哀悼四十天的描述,對於安葬地點是否合宜亦相當重視。

從互動的層次來看,聖經教導已逝者離世是息了世上的勞苦,回歸賜生命氣息的上帝那裡(《使徒行傳》十七章25節)。因此我們透過緬懷、追思,來表達對先人的愛和感恩之情,也會透過向上帝禱告,盼望祂的恩福使先人美德得以流芳百世、榮神益人。

邀請你若下次有信主的親友離世,可前往觀禮並體驗基督信仰的豐富內涵。